第一百五十七章 游说白袍副将 (第1/2页)
“不知道先生私自找在下,意欲何为?”
白袍军副将马佛念在右扶风镇子的酒楼见到了纵横家苏代。
苏代带着一众随从来到右扶风之后,被元颢奉为上宾,风头无二,令不少武将嫉妒。
苏代仅仅以一己之力,在右扶风搅动风云。
苏代又找到白袍军副将。
“请。”
苏代将酒杯推到马佛念面前。
马佛念死死地盯着苏代,实在不清楚这个苏代到底想要做什么。
这些纵横家,看似为每一个人考虑,维护他们的利益,实际上,谁也不知道他们真正效忠的人。
“你到底有什么用意?”
马佛念逐渐焦躁。
在马佛念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性格之后,苏代已经知道该如何对付此人。
“将军稍安勿躁。我知道将军对元颢不满,此人是鲜卑人,重用胡人,忌惮白袍军,有意削弱你们的兵力。在下实在是为将军感到不值啊。”
“你竟然也知道此事。”
马佛念看向苏代的眼神有些复杂。
苏代已经将右扶风众人的关系整理的清清楚楚,这是一个可怕的人。
马佛念可能明白对方找上他的用意了。
“元颢是胡人,不可靠。而现在也不是南北朝了。白袍军为何要依附于元颢?”
苏代找到马佛念内心的薄弱处,对马佛念施加影响,不知不觉间,马佛念感觉到内心无穷无尽的不甘。
是啊,现在不是南北朝,有没有梁国都很难说,为何白袍军还要奉梁武帝的命令,相助元颢建立魏国?
白袍军在元颢势力充当打手,但却被元颢忌惮。
“只是我们将军依然遵循梁帝的命令,在找到梁帝结束命令之前,依然要相助元颢。将军太过顽固了。”
马佛念取了苏代推过来的酒杯,一饮而尽,对此耿耿于怀。
“哦?”
苏代又发现了马佛念与陈庆之的分歧。
副将马佛念希望陈庆之以白袍军,袭杀元颢,取而代之,让陈庆之和白袍军成为右扶风的统治者。
而陈庆之遵循梁武帝萧衍的命令,没有与元颢反目。
这就是主将与副将产生分歧的地方。
苏代摇头:“将在外,军令有所不受,更别说此时梁帝生死不明了,陈庆之还真是一个顽固的家伙,若是将军你可以统领白袍军,那就好了。”
“不可,陈将军生活俭朴,带兵有方,深得众心,我不如之,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。”
“嗯。”
苏代原本打算怂恿副将马佛念取代主将陈庆之,然后控制白袍军。
但从马佛念的口气来看,马佛念对陈庆之的决定有所不满,却没有背叛陈庆之的意思。
于是苏代转变思路:“陈庆之性格祗慎,不愿与元颢发生冲突,也是正常。在关键时刻,将军你与白袍军众多将士,应当推他一把,他才能下定决心啊。”
“先生认为何时何地可以发动兵变?”
马佛念也认为该怂恿将士,迫使陈庆之与元颢决裂,苏代强化了他的想法。
苏代见马佛念已经坦白,对马佛念说道:“我来自东部的大夏势力,该地有人口三百万,张华大人最有希望取得关中,成就霸业。如果白袍军能够按照我的指使从事,不但元颢无法加害白袍军,而且,一旦成事,张华大人可厚待白袍军,让白袍军重现以往的辉煌。将军你也将立下功劳。”
马佛念眼神凌厉:“你前来游说我叛乱?”
苏代轻笑:“将军本就不是元颢的部将,而是客将,白袍军也不是元颢的兵马,而是客兵,又如何谈得上是叛乱呢?”
马佛念陷入久久的沉默,终于说道:“请先生详说。”
三原镇,这座镇子,正在筹备科举考试。
三原县的士子都在此地考试。
张华在三原镇驻兵,同时向咸阳和长安施压。
在曳落河等精锐兵马招募出来之前,张华无意南下攻打咸阳和长安,而是耐心地建设各座领地,举行科举,兴修水利。
“苏代还真是不简单,成功游说元颢与我结盟,还与白袍军副将马佛念搭上关系。”
张华收到苏代的回信,对这些纵横家刮目相看。
这些纵横家为了达到目的,使用各种手段拉拢、分化、怂恿,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。
这就是纵横家起到的作用。
元颢可以出兵五万人,到时从西面攻打咸阳,与张华配合。
苏代为了拉拢元颢,承诺将咸阳一地划分给元颢。
当然,这些纵横家的承诺,在张华看来,和吹牛不打草稿一样。
等攻下咸阳镇,到时候如何拿捏实力不济的元颢,就看张华的意思了,大不了让苏代背锅。
永穆公主入驻三原镇,张华倒是没有想到大唐皇室的公主也有英雄属性。
【英雄】:李玉蕊
【等级】:15
【统帅】:30【武力】:20【智力】:71【政治】:62
【天赋】:祈福(所在的地方,领地气运指数提升)
【来历】:唐玄宗长女,永穆公主。
……
永穆公主对提升领地的气运指数有帮助,也不枉张华出兵掳掠过来。
唐玄宗、秦孝公已经多次派来使节,谴责张华出兵掠走永穆公主的行为,并且要求归还永穆公主。
但张华无视了唐玄宗和秦孝公的谴责。
反正被谴责也不会掉一块肉,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才是最重要的。
“主公,范仲淹大人告急。”
张华在准备科举、练兵、种田期间,镇守河洛的范仲淹向张华强调来自虎牢关以东的威胁。
大金国的努尔哈赤击败朱由检,势力范围扩张,让虎牢关的防守压力骤增。
“令范仲淹在河洛招募两万新兵。”
“等武举的时候,招募一批武官,补充河洛地方的武将。”
张华势力,最精锐的一批武将都被张华部署在关中,对付唐玄宗和秦孝公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